伯樂門方法從1950年代Dr. Roger Birkman發展以來,

有超過300萬人次使用,被翻譯成22種語言。 

”伯樂門”是Birkman的中文翻譯,翻譯還挺貼切的,

有了這份報告,能夠讓你成為自己的伯樂~

 

在大學時,因為對自己的未來不是很清楚,

所以早在十多年前,就開始了我的自我探索之旅。

不論是網路上的免費測驗,或是學校內的輔導中心,

甚至是Career雜誌當時提供要付費但沒解說的測驗,

我都默默的掏錢出來做,為的是更瞭解自己,

希望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工作。

甚至後來朋友介紹算命、天使卜卦,

我也都嘗試過,但工作還是一樣,想換時還是會換,

找新工作時還是沒有頭緒。

 

你說我不瞭解自己嗎?其實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個性,

但就是在工作時會遇到一些過不去的關卡。

卡關時,如果有個瞭解你的職涯旅伴陪你一程,

或許情況就會不一樣。

在遇到伯樂門之後,我才知道自己缺的是什麼。

 

這份來自美商的伯樂門總覽報告跟其他評量有什麼不同呢?

 

伯樂門一輩子只需要做一次,

它不是測量你會改變的部份,如價值觀、能力等,

而是點出看不見的潛在動機、需求,當然還有基本的興趣、行為。

行為可能會隨著環境而有所改變,

但如果不是遭遇重大變故,基本上變化不會太大。

也因此伯樂門標榜,做一份伯樂門可以少做好多份報告,

結合了興趣報告、職業傾向、領導力、團隊合作、個人風格...等,

298個測驗題目,可以發展出50幾種報告模式,

讓人不禁感嘆:這公司也太會用統計資料了吧!

 

此外,它有一個與產業職務連結的部份,

能告訴你相近的人適合的工作及職務名稱、內容,

這是其他測驗無法提供的,雖然資料庫內容連結到美國,

但這樣的資料對不確定求職方向的人是非常寶貴的,值得參考。

 

簡單來說,伯樂門包括下列五個面向:

1. 慣常行為Usual Behavior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和任務時,實際有效的行為方式。
2. 潛在需求Underlying Needs個人期望人際關係和社會情況如何被管理。
3. 壓力行為Stress Behaviors當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時,被觀察到的無效行為。
4. 興趣 Interests假設有平等的經濟回報,個人表達出對工作職稱的偏好。
5. 組織焦點 Organizational Focus從個人看見問題和解決方案的角度,連結到組織的目標。

*摘自 ALC領導力社群網站

 伯樂門就像是一面鏡子,每次都能讓我看到更深入的自己。

如果有求職、轉職或創業想法,但對自己不是很瞭解或不確定,

強烈建議一定要試試這個專業工具,它能讓你更深入的自我覺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